(成都医学院门诊部 四川 成都市 610083)
[摘要] 目的 加强高校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和教育。方法 分析艾滋病历年的流行状况及趋势,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提高高校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树立科学的性知识,正确的性观念,高尚的性道德和健康的性行为。
[关键词] 高校艾滋病 预防 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publicizing the prevention of AI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 To analyze the prevalent status quo and trend of AIDS over these years to practice health education. Result: Improving awareness against AID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o help them set up scientific sexual awareness, correct sexual concepts and healthy sexual behavior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DS; pre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其流行已进入增长期。目前中国艾滋病还没有大规模流行,但存在潜在的流行趋势,形势严峻。面对严峻的艾滋病感染形势,加强高校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和教育已迫在眉睫。
1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截止2004年9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积报告HIV感染者89067例,其中艾滋病病例20786例[1]。在HIV感染中,女性占41.0%,吸毒人群占41.3%,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占31.1%,异性传播人群占7.9%,男性同性恋人群占7.2%,因男性同性恋人群基数较大,危险行为普遍具有一定的感染率,将会成为艾滋病流行的重点人群之一。在HIV感染者中,20—39岁年龄组感染人数最多,这个年龄组的感染者占全部感染人数的80.7%,值得注意的是感染者中年龄最小的为15岁,表明我国存在母婴传播感染的艾滋病。新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由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有可能超过经吸毒传播和采供血传播,成为我国感染艾滋病的第一渠道。而静脉注射毒品仍是目前我国HIV感染流行的主要原因。
2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对未来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做预测因受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干预措施的力度和效果,高危人群行为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据流行病学专家和艾滋病疫情专家估计,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到2010年我国HIV感染者数量可能达到1000万人。若采取有效措施,则可能把艾滋病的流行控制到较底的水平,在2010年感染者的数量可控制在150万以内。因此我们应清醒的看到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任务十分艰巨。
3 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
3.1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由卫生部等九个部委联合下发了《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原则》、《中国遏止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教育部等4个部委《关于开展2004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发放、张贴情况督导检查的通知》等重头文件,大大加大了艾滋病防治和控制工作的力度和经费投入,针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并已取得明显预防效果,从而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3.2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病例报告、哨点监测和专项调查等资料综合分析,我国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而青壮年是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2]。高校是青少年非常集中的学习和生活场所,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和容易接受外来信息。我们曾对秋季入学的470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新生对性病/艾滋病的知、行、信状况。由于近几年各中小学已开展这方面的健康教育,总知晓率达89.0%。但新生对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总体偏低,较高认识只停留在一般知识,如病源、传播途径、一般预防等,但对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效率,防治措施办法及我国当前性病/艾滋病流行现状认识模糊,一知半解,甚至有个别新生不知道或不清楚性病/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认为艾滋病离自己甚远,不会被传染上等。由此可见,在高校确实存在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客观需求,他们有获取相关知识的强烈愿望。新生希望通过讲座,开设有关课堂,从老师、专家教授那里获得性病/艾滋病等性知识。所以高校在健康教育中应把相应教育放在重要地位[3]。
3.2.1 在高校开展高质量的生活技能、性健康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动员和协调青少年自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青少年艾滋病预防工作。在校大学生应是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表率和典范。调查结果显示,94%的新生知道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最好办法是洁身自好。即要高校大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而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仅与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关,也直接影响着周围的人群。高校大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尊章守纪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留长发、不吸烟、不酗酒,谨慎交友等。通过健康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从而杜绝认为性病/艾滋病离自己甚远,不会被传染的错误思想。
3.2.2在相关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健康教育,以《大学健康教育》为依据,在教学内容中,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卫生观、新健康观、预防医学观、群体医学观和自我保健观等教学实践。这就要求健康教育者必须掌握有关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及基本技能的训练[4]。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应从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健康能力和传播能力等方面接受正规培训专业知识,才能具有健康教育计划设计、执行和评价的能力,有一定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等等,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则很难具备这些方法、技巧、能力。
我们认为,高校是一所育人基地,大学生们既是受教育者更是健康教育的传播者。所以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应该是“生物—社会—心理”三个方面的科学统一,通过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把科学的性健康教育与高尚的性道德教育统一进行,使受教育者具有科学的性知识,正确的性观念,高尚的性道德和健康的性行为,这将是高校性教育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2005年国务院爱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联合国中国艾滋病专题组《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性教育与艾滋病预防教师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页~页
3. 赵鵬飞,钱汉江,于虹等.医科大学新生生殖健康问题的KAP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1998.7(4):222~226
4. 吕书红,许文青,朱立波.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终期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2001.17(8):463页~463页